为精准对接环保产业前沿技术与发展需求,优化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7月15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生态环境技术学院院长黄华枝率队到访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下称粤环协),与粤环协秘书处,以及粤环协会员单位新大禹环境、科城环保、广州环投环境服务、鹏凯环境等龙头企业负责人开展深度座谈。双方围绕产业智能化转型、专业升级瓶颈及产教融合模式等核心议题,为环保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把脉开方。粤环协轮值秘书长神芳丽主持座谈交流会,副秘书长洪鸿加参加了座谈会。
黄华枝院长介绍,广轻大生态环境技术学院正全力推进专业升本计划,学院现有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四个专业,当前面临专业特色模糊、课程体系滞后于产业变革的紧迫压力,传统课程难以支撑智能装备、资源循环等新兴方向的人才培养,亟待通过校企协同重构人才培养方向,希望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教材,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打造应用场景。
新大禹环境科技(广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栋介绍工业园区运营与农村污水处理业务,提出“业务驱动、单点突破”的智慧化路径。
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成聚焦危废资源化利用,详细阐述从电子废弃物中提取电子级化学品的技术路径。
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宋树祥介绍了企业在填埋场智能巡检(无人机+深度学习)、填埋气液化等技术创新,以及污染土壤修复等业务开展。
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朱枭强介绍装配式污水处理装备的模块化创新,及其在市政、轻工酿造、生态养殖等领域的业务拓展情况。
粤环协产业发展研究部高级工程师徐芬芬介绍了广东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交流环节,广轻大生态环境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齐正学、副院长张堃等与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
“环境监测专业需从‘采样员’转向‘智能运维专家’”。
“职业本科教育应聚焦应用层面,培养能快速适应技术迭代的实践者而非纯理论研究者”。
“资源循环技术专业学生需理解电子化学品从回收到再生的全链条,建立循环经济思维模型比掌握单项技术更重要。”
与会企业一致建议在课程专业上增设智慧水务、智慧监测、资源循环利用等前沿内容,系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框架”。
神芳丽轮值秘书长表示,粤环协将持续搭建校企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减少企业研发成本,促进高校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产教融合,培养适用于行业的人才,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